角动量如何影响走路
回到本文一开始的问题上来。走路甩手是如何保持身体平衡的?
我们选取过人的质心与地面垂直的直线作为参考轴。右脚踩在地上而左脚往前迈时,左脚一个相对于轴向前的速度,而右脚有一个相对轴向后的速度。假设我们的手不甩的话,他们对身体总角动量就没有贡献,于是身体有了一个绕参考轴顺时针旋转的角动量。而当左脚踩在地上而右脚向前迈进时,相应的,人的身体具有逆时针旋转地角动量。注意,身体的角动量刚才还是顺时针,现在就变成了逆时针。根据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只要发生改变,就必须有力矩作用在系统上。因此,脚底必须给身体一个让其逆时针旋转的力矩,这是走路时身体受到外力矩的唯一方式。
但是由于人在匀速走路(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步行都可看成匀速的),所以把人看成一个整体的话,TA 所受的合力必然为 0 。因此这个力矩就必须是由一对等大、反向的力产生,而这个力就需要由脚底板和地面有个相对的旋转运动才能产生。
然而这种脚底转着搓地的动作想想都觉得难受,我们的身体大概没有进化出专门干这种诡异事情的肌肉。总结一下就是:如果不甩手,脚底板就要承受很别扭的转着搓地的运动。一般来说人们在走路时是不会选择后者的,因此依靠甩手保持身体平衡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我们认可了脚底不会去转着搓地之后,人的身体整个就没有外力矩了,进而有角动量守恒并且等于零。换句话说,根植于潜意识中的走路程序始终是在维持着身体的角动量守恒。据此我们就可以很轻松地看出人类走路时应该如何甩手了:当两腿让身体有顺时针旋转时,双手就必须让整体再有个逆时针旋转,即哪边的腿往前迈,哪边的手就必须往后甩,这样才能让整体角动量保持为零,这就是正常的甩手方式;而如果顺拐的话,手和腿朝着同一方向,显然无法让整体角动量为零,这样走路的话就又需要脚底板难受了。这就是走路甩手奥秘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