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内翻表现为站立时双脚可以并拢但是膝盖无法碰到一起,膝外翻恰恰相反,表现为站立时膝盖可以碰到一起但是双脚不能相碰。
两者都是因为缺钙引起的骨骼发育不良。除去两者以外,还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马蹄内翻足、佝偻病、畸形骨炎等骨骼疾病都是会造成患者生活严重受到影响,并给患者带来严重痛苦。
蒋女士在听完同学医生的介绍后,仔细站在镜子面前看看了自己的腿部,发现都没有上述情况,这下蒋女士也终于放下心来。
可是蒋女士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腿缝和闺蜜的腿缝比起来差异为什么会那么大。
按道理来说,不是说越胖的人越没有腿缝嘛?怎么实际看到却是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腿缝差异那么明显。
听到蒋女士依旧想不通腿缝的差异,所以医生就继续为蒋女士科普为什么体重相同的人的腿缝会不一样。
影响腿缝的因素有很多,大部分和个人的先天条件相关。
骨骼是影响腿缝最关键因素。本身人体表现出来的各类形态都和骨骼的生长形态息息相关。
每个人的骨骼形态受到先天基因和后天生长环境影响,因此骨头发育形态的不同和大腿部分各个关节和腿骨之间的形状与链接状态的不同都会带来且影响了视觉上看到的大腿骨缝宽窄不一。
骨盆是下半身大腿骨连接的关键,骨盆整体的大小和宽窄都会造成人体下半身实际上形成宽窄长度。
骨头之间的连接需要关节作为媒介,为了方便人体活动关节的连接处都是呈现半圆形这样可以帮助人体的活动更大的范围和角度。
当人体的骨盆较宽时,为了方便双腿继续笔直站立行走,所以盆骨与大腿骨的连接处就会“外八”的连接方式,让大腿缝变得宽一些。
并且骨盆本身的性状也会影响到腿缝的宽窄,每个人的盆骨发育情况都不会绝对一致,所以自然每个人的腿缝的宽窄情况也不一样。
大腿内部有一整根骨头,股骨用来支撑日常活动。同样股骨的形状也会影响大腿之间的宽窄。
很多人认为股骨骨头都是圆圆的或者笔直长的一块,可实际上的股骨头并不是两边圆中间直,在股骨头的两端存在颈干角这一种特殊的结构。
颈干角的存在意义也是为了帮助人体增加活动范围,由于它本身就自带角度,所以在和盆骨连接后也可以影响腿缝宽窄。
连接处向外倾斜就会造成腿缝较宽,相反就是腿缝较窄。
骨骼形状是影响大腿腿缝宽窄的决定性因素,毕竟骨骼一旦成型在后期更改的难度很大并且还需要承担风险,所以很多人在骨骼发育成型后他们的腿缝也就基本成型了。但是这不意味着腿缝就彻底无法改变了。
影响腿缝的因素并不只有骨骼形状一种,其他人体在后天成长过程中能够在外观上改变腿缝的宽窄。
肌肉量是和骨骼组成大腿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骨骼可以从根本上决定腿缝,而我们又可以通过改变肌肉量的多少来调整最后的腿缝宽窄。
如果大腿内侧肌肉群较为发达呈现收紧的状态,并且肌肉量适中那么视觉上的大腿缝就要宽一些。
而在大腿缺少锻炼,肌肉状态松弛那么即使是和肌肉紧绷的人群肌肉量相同,从外观上来看腿缝也比肌肉紧绷的人群要窄许多。
和肌肉量同理的还有脂肪。脂肪分布在肌肉里和肌肉一起保护腿部骨骼安全,同样也能够影响腿缝宽度。
并且脂肪在身体内分布的情况和集中程度都和身体的基因表达有关。换言之体重相同的人也会因为脂肪分布情况不同导致视觉上的体型差异。
这也可以让体重相同的两个人腿缝不同,但是无论是肌肉和脂肪都可以利用后天锻炼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腿缝情况。
听完医生的介绍蒋女士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只是想了想还是想知道如果在后面发现自己有了腿缝改变的问题,要怎么纠正呢?在听完蒋女士的疑惑后医生又开始了她的科普。
其实腿缝的宽窄只是人体的正常表现而已,如果没有影响到正常生活其实不需要去人为的强行纠正。
但是如果是病理性的骨骼改变导致的膝外翻或者膝内翻可以坚持每天进行纠正活动,逐渐改变骨骼形态纠正腿型问题。
针对分布在大腿上的肌肉和脂肪也可以配合锻炼以及肌肉塑形的锻炼方式帮助身体的肌肉线条更加流畅,调整外观上的腿缝宽窄。
在进行锻炼和腿型纠正时也需要补充蛋白质和钙质,给身体补充能量促进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